财会月刊

财会月刊刊文计量研究核心作者主要机构与热点 

来源:财会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5

一、引言

《财会月刊》作为我国重要的财会刊物,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具有非常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为推动我国财经知识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信赖的财会圣地。在《财会月刊》即将迎来创刊40周年盛典之际,本文将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财会月刊》所载学术论文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识别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及热点主题,探究《财会月刊》的发展过程,以期为广大财会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更好地把握《财会月刊》载文的热点主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财会月刊》刊发的文献数据进行检索和采集,为了防止文献数据发生漏检或误检,采用分年度检索和采集的方式。由于中国知网收录《财会月刊》的文献始于1991年8月29日,所以检索的时间跨度为1991年8月29日~2019年9月12日,检索得到 篇文献,剔除无关文献,得到学术论文篇,检索时间为2019年9月27日~29日。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使用的分析软件版本为。CiteSpace 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计算机与情报学院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种可视化分析工具[1]。下文将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财会月刊》所载的学术论文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识别出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及热点主题。

三、《财会月刊》年度载文量

年度载文量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基本指标[2],对影响因子具有正向和负向双向作用机制,但其负向机制大于正向机制,载文量的增加不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影响因子,载文质量才是决定影响因子高低的核心因素[3,4]。《财会月刊》从 1991年8月29日~2019年9月12日共载学术论文 篇,经历了稳步恢复期(1991~1998年)、逐渐提升期(1999~2005年)、高速增长期(2006~2012年)与高质量发展期(2013~2019年)四个阶段。在此期间,各年度《财会月刊》的文献刊载数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从学术论文载文量的角度来看,整体发展过程大体呈现正态分布态势,《财会月刊》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稳步恢复及逐渐提升后,从2006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并于2009年学术论文载文量达到峰值(1597篇),随后从2013年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近三年来,《财会月刊》不断开拓进取,严格把控学术论文载文质量,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1991~2019年《财会月刊》文献刊载数量图

四、《财会月刊》核心作者及主要研究机构

1.核心作者。表1统计了发表论文18 篇以上的18位核心作者,这18位作者为推动《财会月刊》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91年8月以来,在《财会月刊》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的冷琳副教授,其共发表论文61篇,平均每年5篇。发文6 篇以上的作者有166 人,共发文1851 篇,占论文刊载量的7.4%。在166位高产作者中,发文55篇以上的作者有3 人,发文30 篇以上的作者有12人,发文20篇以上的作者有17人。

表1 1991~2019年《财会月刊》核心作者发文数量排名情况序号1 2 3 4 5 6 7 8 9姓名冷 琳荣树新干胜道任咏恒梁文涛郑石桥曾祥高程 平王学军发文篇数61 57 55 44 42 40 38 38 33序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姓名申屠新飞伍中信张友棠朱学义骆剑华商思争李 丹彭新媛孙芳城发文篇数33 33 32 29 25 25 24 23 18

运用CiteSpace软件识别1991~2019年间《财会月刊》的核心作者,绘制《财会月刊》核心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发现该图谱涵盖节点1629个、关键路径365条,模块值为0.993,平均轮廓值为0.1665。

利用CiteSpace 软件识别出发文量在18 篇以上的核心作者,模块值高达0.993,说明识别出来的核心作者非常显著,但平均轮廓值偏低,说明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不高。具体而言,除了四川大学商学院的干胜道教授,其他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都不是很高。

2.主要研究机构。由于《财会月刊》早期所载论文没有提供摘要和关键词,导致这部分论文的文本数据为无效数据,势必会影响到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修正这部分缺失数据所导致的偏差,在利用CiteSpace软件初步识别《财会月刊》主要研究机构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收集数据确保统计结果真实可靠。为了保证研究机构之间的纵向可比,分别从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统计发文量,结果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可知,发表论文500 篇以上的高校有两家,为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表论文300 篇以上的高校有4 家,如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从高校所属省份来看,湖北和四川两省处于第一梯队,江苏和福建两省处于第二梯队,浙江、广东、北京、重庆则处于第三梯队。

上一篇:强化财会监督机制发挥监督治理效能以河南省新
下一篇:没有了